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《宿建德江》,这两首诗有因果关系。因为天旷,所以天空很低,因为江清,所以月近。它描述了傍晚在建德河上乘船的美丽景色。远处的天空比附近的树还低。明月映在清澈的河面上,离人们如此之近。这是一首关于风景的诗,从表面上看,是写景,实际上是抒情。
孟浩然,689年到740年,字浩然,号孟山人,襄州襄阳,今湖北襄阳人,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,世称孟襄阳。因他未曾入仕,又称之为孟山人。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,兴象创作的先行者。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,早年有志,在仕途困顿、痛苦失望后,尚能自重,不媚俗世,修道归隐终身。曾隐居鹿门山。40岁时,游长安,应进士举不第。曾在太学赋诗,名动公卿,一座倾服,为之搁笔。开元二十五年(737)张九龄招致幕府,后隐居。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,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。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,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。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,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,有《孟浩然集》三卷传世。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,访孟浩然,相见甚欢。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,医治将愈,因纵情宴饮,食鲜疾发逝世。
《宿建德江》原文:
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
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
《宿建德江》赏析:
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,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。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,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,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。第一句点题,为下文写景抒情作准备;第二句中“日暮”是“客愁新”的原因。
最后两句,因为“野旷”所以天低于树,因为“江清”所以月能近人,天和树、人和月的关系,写得恰切逼真。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,后两句为借景抒情,描写了清新的秋夜,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。全诗淡而有味,含而不露,自然流出,风韵天成,颇有特色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,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:liaycn@163.com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